乳腺癌大多来自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。中医古籍称为“乳岩”。
【临床表现】
乳头内肿块:乳头内肿块早期较小,中晚期则较大,质硬、粘连。乳腺癌肿块呈浸润性生长,质地较硬韧,仔细触摸感觉肿块表面不光滑,有如“小核桃”样粘连,大多为单发。较大的肿块可有皮肤水肿,橘皮样变,皮色紫红;乳头回缩、凹陷、固定等。后期还可出现皮肤溃烂、疼痛。
乳头溢液、乳头和乳晕异常:当病灶侵犯到乳头和乳晕下区时,乳腺的显微组织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缩短,牵拉乳头,偏向肿瘤一侧,病变如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、回缩、凹陷,直至完全缩入乳晕下,看不见乳头。有时因乳房内纤维组织挛缩,使整个乳房抬高,临床可见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。
消瘦、贫血、恶液质。
【病因病机】
肝气郁结、情志不畅,膏粱厚味是乳腺癌的重要病因;冲任失调,郁结伤肝是又一内因。乳腺癌的病位在乳房,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头、乳房分别属于肝经、胆、胃经。当七情伤及肝时,且阴极而阳衰,导致气血失调,痰气凝结,阻于乳络,日久成核成岩。
“肥厚过多”、“过餐五味”也是本病发病原因之一。膏粱肥厚,胃内湿热蕴结,阳明经络阻滞,瘀积不去,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功能,脏腑失调,乳房肿块内生。乳房属足阳明胃经,胃为多气多血之腑,食过伤胃,连及乳房。
【诊断】
乳头溢液涂片、针吸细胞涂片或淋巴结病灶切除活检有助诊断。乳腺癌位于体表,常以检出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,肿块质地硬韧,边界不甚清晰,单发者为多数,无明显疼痛;如浸及皮肤,乳房外形改变,出现橘皮样变,乳头出现回缩。X线检查多表现为分叶状不规则块影,边缘不甚整齐,多数有毛刺,约1/3病灶在肿块或其周围有微细沙粒状钙化,是乳腺癌的特征之一。超声断层扫描图像、液晶热图像检查均有助于诊断。
【辨证】
1.冲任失调
乳房内肿块,质地硬韧,粘连,表面不光滑,五心烦热,午后潮热,盗汗,口干,腰膝痠软,兼有月经不调,舌红,脉细无力。
2.肝郁气滞
乳房肿块初起胀痛,引及两胸胁作胀,情绪抑郁或急躁,心烦易怒,口苦咽干,头晕目眩,舌苔薄白或薄黄,舌质稍暗,脉弦滑。
【治疗】
1.治则:疏肝理气,软坚散结。
2.基本操作及处方
a.乳根、极泉、胸乡、周荣、气户、屋翳点压;
b.渊液经大包至京门刮法;
c.自华盖至建里划法;
d.使用砭石珠串排列在患侧部乳房1~3周施以守法。
3.加减
月经不调加关元、气海振法;肝郁加行间点刺,右胁肋骨下缘擦法;瘀血加膈俞、血海点压。
4.方义
乳根、屋翳等穴为近取局部穴,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;腋下刮法,疏通乳房附近经脉和络脉,以解毒消癌;华盖至建里,益气调任脉,脘部可健胃,脾胃健则乳块消。
【医案举例】
张女士 39岁 通州区农民 2002年7月
胁痛数年,日前突然发热,经静滴不愈。经体检方知乳房肿块,乳头溢液已数月,本人以为无碍而未就诊。经通州潞河医院诊断为乳腺癌。因本人惧怕手术而请中医治疗。
患者体胖,面色虚黄,发热不退,纳差,下肢浮肿、曾生育子女两个。素月经正常,近3个月月经量少,色暗黑。二便正常,舌淡,苔黄腻,有口臭,口苦,呃逆,脉沉缓。
辨证:气虚胃热,血瘀乳络。
立法:益气活血,清热散结,消除癌肿。
砭术治疗:使用砭板弓背在颈项、背部双膀胱经刮法;脘腹胁肋横擦;乳房病灶守法;每日1~2次,4日后热退,体温正常,乳头无溢液。连续治疗,月余,乳块已消失。本人精神状态较前明显转佳,又下农田劳动如常。
|